向森林要食物:加快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
向森林要食物(1):加快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
观点摘要: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,具有不与粮争地的优势和发展潜力。发展油茶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、农民增收、生态保护的好路子。根据规划,2025年我国茶油产量将达到200万吨,约占国产植物油产量的12%,相当于每年可节约用于草本油料植物种植的耕地1000万亩,具有实现“以油增粮”的结构性替代潜力。油茶经营、采收和加工可创造就业岗位300万个,油茶产业的收入占该类山区林区农民收入的50%以上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对茶油等高档食用油的需求量也日益提高,通过提升茶油等优质木本油脂食用量,改善居民膳食结构,是新时期提升国民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渠道。建议要科学规划土地资源,调整有关政策,保障油茶发展用地;要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应用,扎实推进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重大科技问题攻关,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;要规范油茶产业市场,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;要加速培育龙头企业,带动产业高效发展。
一、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意义
近年来,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出台了《林草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25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15个油茶主产省份陆续印发了省级油茶产业发展规划,出台了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,油茶产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。
(一)油茶产业是新时期保障我国粮油安全的重要举措。目前,我国每年需要进口约2800多万吨食用油(含进口油料折算),受疫情、战争和自然灾害等的影响,国际粮油贸易形势复杂多变,保障我国粮油自给面临挑战。依据《规划》,2025年我国茶油产量将达到200万吨,约占国产植物油产量的12%,可有效缓解食用油供需矛盾和进口压力。年产茶油200万吨相当于每年可节约用于草本油料植物种植的耕地1000万亩,可用来种植粮食,有助于实现“以油增粮”的结构性替代。
(二)油茶产业是新时期山区林区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。统计显示,油茶主产区656个县中大多数是原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,其中有200多万人口通过发展油茶实现了脱贫。油茶树7年可到盛果期,并可持续50年以上,油茶经营、采收和加工可创造就业岗位300万个,油茶产业的收入占该类山区林区农民收入的50%以上,油茶产业将成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通道,在山区、林区乡村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(三)油茶产业是新时期满足国民高品质需求的重要渠道。2021年,我国人均年食用油消费已达29公斤,超过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推荐的人均消费量,增加了肥胖、心血管疾病等风险。油茶油素有“东方橄榄油”和“油中软黄金”之美誉,茶油可提升人体免疫力,明显改善心血管高风险人群的相关指标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对茶油等高档食用油的需求量也日益提高,通过提升茶油等优质木本油脂食用量,改善居民膳食结构,是新时期提升国民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渠道。
二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
(一)油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。20世纪80年代以来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育成了一批油茶新品种并广泛应用,推动了全国油茶产业稳步发展。据统计,至2021年底我国油茶种植面积已达6800万亩,包括原有油茶林3000余万亩和2008年以后新造良种林3000余万亩。其中湖南、江西、广西和湖北四省是传统主栽区,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3.2%,茶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6.2%;陕西、海南、河南、重庆等省份近些年发展较快。全国茶油产量达到90万吨,占国产植物食用油生产总量的7%左右。
(二)茶油加工和市场规模逐步壮大。茶油主要以压榨和浸出毛油经精炼后作为高端食用油进入市场。在欧洲国家,高端食用油(橄榄油)约占食用油总消费量的10%。按此标准,我国未来需要400万吨高端食用油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,作为主要高端食用油之一的茶油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。截至2020年11月,全国油茶加工企业达到2990家,规模以上企业554家,产值1529亿元,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。副产品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升,目前可年产油茶粕约30万吨,茶皂素0.5万吨。
(三)油茶产业科技创新不断发展。经过几十年的科研探索,我国已基本形成从良种选育到加工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体系,建有国家油茶科学中心、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、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油茶科技创新平台,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,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27项,获得科技奖励30多项,其中国家二等奖2项,省(部)级奖20多项。培育“长林”、“湘林”、“三华”、“赣无”、“岑软”等系列高产良种121个,产量提高一倍以上;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推动了整个育苗方式的革新,繁育良种嫁接苗30亿株以上。建立了油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体系,并广泛应于3000万亩新造油茶林,目前亩产茶油平均在20~30公斤,部分集约经营的油茶林超过50公斤。
三、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
(一)投资回报周期长,产业效益有待提升。油茶产业具有前期投资大、回报周期长的特点。一般情况下,油茶种植后7~8 年进入丰产期,投产前每亩投入成本6000~7000元,致使种植户前期积极性不高,管护不到位,导致高产品种没能及时丰产。其次,油茶加工技术整体比较落后,产品结构单一,副产物利用率低、产业链短,亟待研发新产品和延长产业链,提升产业总产值。
(二)生产方式落后,适用轻简装备有待解决。目前油茶生产依然是劳动密集型,施肥、修剪、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工作,主要依靠人工完成,生产效率低,也不符合未来我国劳动力大幅下降的趋势。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,利润空间被压缩,不利于促进企业从事油茶产业。目前尚未有成熟的油茶林分经营、果实采收装备,迫切需要加速突破,提高油茶产业生产效率和效益。
(三)市场不规范,质量安全体系有待完善。市场中茶油品牌鱼龙混杂,质量参差不齐,高价不高质的现象依然存在。目前,由于国家尚未制定茶油等级鉴定标准,相关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管。部分企业受利益驱使,在市场上售卖伪茶油,或以次充好,因价格远低于优质茶油而大行其道,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,阻碍了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。
(四)认知度不够,消费群体有待扩大。目前,对于茶油的宣传主要利用各种节会、产品博览会、产品推介会等,未能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网络开展全方位的宣传,国民对茶油的保健价值、经济价值了解不够,导致其市场接受程度不高,市场占比不高,消费也有明显地域性,消费群体亟待扩大。
四、政策建议
(一)科学规划土地资源,保障油茶发展用地。根据目前的用地政策和投入水平,预测到2025年全国油茶林只能增至7500万亩,距离《规划》9000万亩目标仍有1500万亩林地缺口。建议对油茶适生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,分类施策。一是建议停止推行将油茶林地变为园地的政策,该政策严重阻碍了油茶面积的扩增。二是科学规划利用低山丘陵荒山荒地,新建一批高质量油茶林;三是加强改造低山丘陵低效林,在不影响生态功能的前提下,为油茶种植腾出用地;四是鼓励结合土地整理工程发展油茶。
(二)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应用,催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扎实推进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重大科技问题攻关,研创高产、宜机的战略性新品种,构建轻简、适机、精准的栽培模式,加快研发适合南方复杂山地作业的轻便装备,构建“天地人机”一体化的智慧生产和运行体系,提高生产效率,推动油茶产业向标准化、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。研发不同香型味型食用油、日化用基础油、特医食品等茶油产品,以及果蒲、饼粕等资源绿色高效利用技术,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,延长产业链,提高油茶产业总产值。
(三)规范油茶产业市场,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。加快制定便捷准确的油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和标准,形成从基地-采收-粗加工-终端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溯源标准体系,健全茶油生产全过程质量监控和溯源机制,保障产品质量。加强对油茶营养价值和功能的挖掘,并进一步加大油茶文化知识、茶油营养价值、保健价值等宣传,提高大众认知度和接受度,增加油茶产品消费市场,带动产业发展。
(四)加速培育龙头企业,带动产业高效发展。利用税收、政府补贴等方面政策,培育壮大一、二、三产融合的国家级油茶龙头企业和省级龙头企业。鼓励科研院所、大专院校与龙头企业合作,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,发挥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、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。加快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建设,构建“龙头企业+基地+专业合作社(农户)”等农企融合共赢模式,明确企业和农户收益。
研究专家:
姚小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研究员
王开良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研究员
钟秋平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研究员
汪阳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研究员
谭新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教授级高工
储富祥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、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智库联盟副理事长
★